欢迎来到湖南文苑出版有限公司官网!
联系电话:0731-82220493

当前位置:首页 >> 出版资讯 >> 正文

中国出版业年度趋势分析出炉啦!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作者:赵玉山 杜永生 王璐璐  时间:2019年9月6日 浏览:310 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规模、品种、数量跨越式的增长。图书从建国初每年出版6000余种、总印数不到3亿册,增长至目前年出版25万余种、总印数近23亿册;期刊从建国初不到300种,增长至目前的1万多种;报纸从建国初300余种,增长至目前近2000种。同时,出版质量不断提升,出版载体不断丰富,《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译世界名著》《二十四史》等一大批传世大型出版工程历经几代人接力推出,出版精品持续涌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图书、报纸、期刊纷纷转型数字出版,多媒介形态共存共荣,出版产业链加宽加长,彰显着新中国出版的最新成就。出版融合趋势加剧,产业结构迭代更新,出版产业链从传统的书报刊逐渐扩展到动漫、游戏、音乐、广告、数据库等,出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越来越突显。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力推动下,中国出版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产业70年发展成就,不仅仅是中国出版发展繁荣的70年,更是中华文化走向自信自强的70年,走向世界开放的70年。70年的出版成就,从根本上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出版改革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出版实践探索。改革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新中国出版70年的现代化进程。


当前,我国出版业又处在承前启后新的历史发展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出版业从传统出版到融合创新的转型期、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从生产制造型到知识服务型的升级期。“三期”叠加,新旧矛盾交织,出版业稳健发展任务之重、深化改革挑战之多、优化升级考验之大前所未有。


No.1  新的扶持政策红利仍将持续释放


2018年以来,是出版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的开局时期,也是进一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整体经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推出诸多政策,对出版行业给予大力支持,为行业平稳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减税降负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明确原适用11%增值税税率的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税率调整为10%。2018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确定自2018年1月起至2020年12月,对相关出版物、印刷、制作业务执行增值税不同比例的先征后退,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例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通过这些税收政策的优惠,从实际出发为出版企业减税降负,有力地提振了出版企业发展信心,也为出版企业提升竞争力注入了力量。


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也在稳步增长。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方案意见。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需求稳定、具有可经营性、能够实现按效付费、公共属性较强的文化项目采用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扶持本地区的相关出版企业,山东、北京、浙江、甘肃、海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财政支持、资本运作、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推动出版融合机制建设、出版产业园区建设、实体书店扶持、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或从全局谋划,或覆盖重点领域,或针对具体项目,积极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例如2018年3月,北京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机构开办实体书店,发展特色书店,建设书香北京。当年北京市划拨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项目151家,2019年扶持资金达到1亿元。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为全国其他地方政策跟进做出了表率。2019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要尽快补建。


这些中央和地方的政策陆续推出,为出版产业带来了重大利好,也将为出版产业未来加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出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倍用心、抢抓机遇、惕厉以行,努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辜负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


No.2  主题出版唱响文化复兴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以来,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成为各出版机构的重要任务,国家对主题出版的重视程度以及资助和扶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由此推动了主题图书的精品化和高质量出版。


近几年,主题出版物的市场表现十分抢眼。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统计,仅2018年上半年主题出版选题共计申报2166种,内容涉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开放40周年等多个领域。


党政建设方面,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十九大精神十三讲》《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了《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科学出版社推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研究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走进新时代唱响主旋律践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发展’”丛书等等。


改革开放方面,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等相关图书。


“一带一路”方面,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的《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蓝皮书: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7)》等相关图书。


与此同时,在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公布的年度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目录中,外文出版社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学习出版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多种宣传主旋律的重大选题入选。


可以看到,近年来主题出版成绩斐然,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厚重、理论上深入浅出,也在市场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得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主题出版图书精品化、高水准、高质量的特点愈发凸显,在有关部门的规划引导和基金及有关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未来也将更加贴合全民阅读需求,营造良好的主题出版社会文化氛围。主题出版正在唱响文化复兴的主旋律,并且承担起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


No.3  教材出版提升为国家育人战略


3年前启动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改革给教育出版业带来巨大挑战,并推动重建新的教材出版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在这份新时代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再次提及“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该《意见》一方面强调了国家要围绕课程方案、课标和教材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制度,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强调了国家课程的主导性,强调规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求省级教育部门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相关制度。


课程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立足于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推进教材建设。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开始启用,从2019年9月秋季开学,全国中小学生全面使用三科部编本教材,对教育出版市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无疑,这些文件和举措体现出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凸现了教材建设对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在占据我国出版市场半壁江山的教育出版界掀起了巨大波澜,出版机构应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在提升教材质量、完善教材资源建设、做好配套服务方面下大功夫,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在高等职业学校的使用。马工程教材的组织编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已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在教材统编和建设问题上,出版机构要有政治的自觉和大局的观念。


国家教材政策的调整给教育出版业带来很大的挑战,新的教材出版格局正在重建,教材市场的集中度将大大提升。随着管理和质量进一步严格要求,教材的选用竞争会更加激烈,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在新一轮的洗牌中确立新的优势。对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出版机构而言,需要积极面对市场变化,顺应教材政策的调整形势,拓展新的业务机会,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增强发展的后劲。


No.4  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提质增效


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导下,2018年图书品种数大幅缩减。由此带动出版机构精耕细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长远规划和细致布局。


2018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牌子。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两个文件。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出版机构提供更加丰富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政府对出版领域的要求开始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向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方向转变。图书品种急剧扩张带来的粗放式、低层次的发展,不仅客观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要谱写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图书品种的增长,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在管理部门的引导和调控下,图书品种大幅缩减。出版业开始向高质量要效益。以2018年前3季度CIP统计数据来看,1~9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各类图书选题209528种,比2017年同期的228094种减少了18566种,同比下降8.14%。第4季度书号申报同比降幅近10%,全年品种的高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出版品种、定价码洋有所下降,但许多出版机构的利润和重印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8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出版业上市公司中有16家国有出版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平均净利润增长5.78%, 12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可以看到,出版业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调整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19年4月1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9年全国图书选题分析报告,对2019年全国561家图书出版单位(含21家副牌出版社)报送的228020种选题进行了分析。据统计,相比2018年,2019年报送选题数量同比减少2.99%,减少7022种。主题出版质量提升、少儿出版原创增量成为显著特点。


同时,随着图书装帧印制质量提升,图书的定价上涨幅度较大。根据阅读与产业发展联合研究院发布的图书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新书定价上涨,部分品类涨幅较大。2018年,新出版的图书平均定价涨到68.50元,新书的平均定价同比增长达110.5%。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在有效控制品种后,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产品质量的精耕细作。出版物提高的不仅仅是定价,更重要的是,内容产业集中度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守正出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始进行长远规划和细致布局。有些出版机构通过权衡核心优势,调整本身部门设置和产品结构,向着更细分的垂直领域迈进。例如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组建成立了医学编辑部、中医养生编辑部、运动与健康编辑部、少儿科普编辑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5个部门,确立了“主攻大健康、辅攻青少年科普”的产品线定位。


当然,面临更大挑战的是大量的中小型民营书业策划机构,原来在书号资源宽松的背景下,大量公版书、跟风书、热点书层出不穷,依靠灵活的机制和广泛的渠道一度风生水起。但在高质量发展的调控趋势前,中小型民营出版出策划企业如何突围,发挥机制优势实现与时俱进,将是摆在他们面前新的创业课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出版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在构建起完备的现代出版体系之后,出版事业在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上与时俱进,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要极大提升,出版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极大增强。因此,出版机构只有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优化选题结构,突出重点选题,回应时代关切、体现时代主题,努力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在担负时代使命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No.5  资本运营助力产业多元探索


中国出版上市企业积极探索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并在坚持发展出版主业前提下积极培植多元业态,推进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新闻出版产业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出版传媒上市企业阵容继续壮大资产、收入和利润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和新媒体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涌现了一大批营收与资产“双百亿”的机构,成为我国出版业的稳定器和主力军。资本市场对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与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版传媒上市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支持出版领域的资本运营相关活动,以新的视角激发产业活力。2018年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并明确指出,“要鼓励国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创新基金投资模式、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通过公司制改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融资。”


在政府的利好政策支持下,众多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例如,新华文轩已形成涵盖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等多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基金群,实现基金管理规模约15亿元;通过创新文轩体育、文轩音乐的商业模式,走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把企业品牌资源和影响力转化为经营业绩。中原传媒出资1亿元,投资设立了中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加速构建“财务投资+股权控股”经营模式,加大在互联网、在线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布局。皖新传媒聚焦文化教育主业投资布局,成立安徽皖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化投资基金管理团队,目前已通过安徽皖新金智科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安徽中以数字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投资众多优质项目。


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品牌多元化经营也成为近年来出版企业努力的方向。出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完成从图书品牌、出版品牌到文化品牌的进化是关键。当前,很多企业打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子品牌,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出路。例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启真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文治堂”、商务印书馆的“文津文化”、大象出版社的“大象客”等人文学术品牌。除此之外,新华书店打造子品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青岛新华陆续推出明阅岛、涵泳·复合阅读空间、BCMIX美食书店、青岛书房、栈桥书店等五大子品牌;新华文轩打造的“轩客会”“文轩books” “kids winshare”等。


通过资本运营,上市书企坚持挺拔出版主业,积极培植多元业态,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助力中国出版业步入做大做强的新阶段。


No.6  科技正在重塑出版生态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力量正在一步步突破传统出版想象空间的极限,重塑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


出版生态正在发生着多方面的改变。首先,出版流程发生重构。传统的出版流程是内容→编辑→发行,现在是通过用户和出版者之间在互联网上直接联系,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再去生产内容。出版商在掌握大数据的基础上,获知读者的阅读偏好和真正需求,再去生产相关产品。例如,西西弗书店与译林出版社定制的《月亮和六便士》就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出版的典型案例。


其次,内容生产也不再局限于少量作者群体,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生产机制。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用户去生产内容,甚至用数据生产内容。例如网易云音乐策划的乐评书《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就是基于数据生产的出版物。这本书将网易云音乐中的优质用户评论整理集结出版,用“音乐手账+乐评”的形式呈现。由于用户群体的高度集中和粘性,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应。一些发展迅速的出版企业正在从传统的竞争优势向谋求生态优势转变。生态优势让企业从内部资源的依赖转向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与其他企业、消费者在互惠的基础上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价值循环体系。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应用前景广阔,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机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兴出版一方面对传统出版的出版理念、内容分发、产品形态和阅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对传统出版的资源与品牌的深度挖掘、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也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将成为新闻出版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编辑、校对、印刷、发行、营销等环节,协助完成全流程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可极大提高新闻出版行业的工作效率。数据还可围绕受众进行价值再造,引导出版企业聚焦目标受众,进行定制服务,让新闻出版业的内容产品也向着细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新技术赋能的内容传播,正在打破边界。随着人工智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AI为支撑的内容新形态越来越多,机器人写作、机器人主播、机器人记者等逐渐兴起,为未来出版产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发放5G临时牌照,我国5G商用元年的序幕拉开。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低的时延,能够实现万物互联,是构建智能世界的基石,必将给我国出版传媒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出版传媒业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变革史,而从2G网络到5G网络的移动通信技术变革更是移动互联网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变革都带来了出版传媒业的发展机遇。2G通过手机报的方式把我们带到出版阅读的数字时代,3G技术把我们带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新闻客户端开始发展,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信息资讯“产销合一”,自媒体大量涌现。4G网络速度快、带宽高、资费价格大幅度下降,移动互联网和传媒业实现了爆炸式发展,各类知识付费、泛媒体、泛出版载体不断涌现,依靠庞大的用户链接和分销,取得了蓬勃的发展。2019年8月8日,华为发布《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报告,提出智能世界正在加速而来,触手可及,并预测到2025年,智能技术将渗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全球58%的人口将可享有5G网络,14%的家庭拥有“机器人管家”,97%的大企业采用AI。《全球产业展望》报告于2018年首次推出,初衷是打开智能世界的产业版图,为各行各业创新增长提供路径参考。对于出版业而言,5G技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将为移动终端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赋予万物在线连接的能力。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智能世界将简化搜索行为和搜索按钮,带给人类更为便捷的生活体验:从过去的你找信息,到信息主动找到你。技术的革新会推动出版效率产生极大幅度地提升,小批量的定制出版将成为未来产业的主流,AR与VR体验更加多元化、定制化;知识服务更加精准,学习可以更加具象化、形象化,用户可以随时进入各种视角,出版产业的新型生态正在形成。

版权所有 © 2018 湖南文苑出版有限公司 电话:0731-82220493 邮箱:chutushu@126.com ; chutushu@163.com